轉載自:洱源發布
煉鐵鄉紙廠村通過基層黨建引領,大力發展山崳菜和中藥材種植,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這天,在煉鐵鄉紙廠村山崳菜種植大棚內,技術員邱文昆正在指導農戶進行除草管護。當地技術員 邱文昆:種植山崳菜的公司培訓了3個月,讓我指導紙廠村的山崳菜種植,回來以后我一家一戶的指導他們種植山崳菜。


為了壯大山崳菜產業,紙廠村選派了村民外出學習種植技術,長期指導幫助種植戶進行種植管護。今年,全村共發展山崳菜種植1240畝,種植木香、大黃、附子等中藥材1400畝,預計總產值1000多萬元。

陸家黨支部書記 邱正文:我們陸家黨支部今年僅山崳菜收入就有360多萬元,我們還種植中藥材,估計今年可以賣到100多萬元,發展山崳菜和中藥材就是我們村致富的路子。煉鐵鄉紙廠村屬高原彝族聚居區,2013年,經過外出考察,村黨總支決定引進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在紙廠村試種山崳菜,由于是新型產業,起初,村民有顧慮并不看好。

紙廠村黨總支副書記 康興貴:由于群眾觀念以及基礎設施等眾多因素,給發展帶來了很多困難和問題,第一是群眾思想觀念比較落后,難以及時吸收一個新的產業,第二是基礎設施方面,原先路沒有修通的時候,與外界的聯系不是很暢通。


為了突破種植瓶頸,村黨總支首先發動陸家黨支部黨員帶頭試種。

陸家黨支部書記 邱正文:作為黨員必須起到帶頭作用,所以2013年我就試種植了2畝的山崳菜,到年底收購的時候,效益還是不錯的,我就積極組織周邊的老百姓種植山崳菜。

陸家村民小組村民 陸萬千:以前,我們不相信種植山崳菜,后來他們合作社里面的幾個種植山崳菜,看到這個山崳菜效益還可以,我就加入他們種植山崳菜。


試種成功后,村里開始大規模發展山崳菜種植,為了幫助群眾解決投資困難問題,村黨總支為困難群眾擔保,由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向群眾墊付種植所需物資。

陸萬千:他們提供技術,提供遮陰網,還有苗。我們種出來以后,幫我們收購,幫我們賣,我們心里面也比較滿足。


通過前期摸索,2015年,志和山崳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紙廠村正式成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群眾”的模式,為群眾發展產業保駕護航。

康興貴:在這當中,村黨總支解決了資金、技術及銷售困難的問題,讓群眾在發展產業的時候,沒有后顧之憂,放心大膽的去發展。

紙廠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 工作隊長 楊汝剛:下一步我們在發展好原有產業的基礎上,鼓勵更多的群眾,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一起增收致富,共同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