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洱源發布
喬后鎮因特殊的河谷性氣候,非常適宜牛肝菌、松茸、雞樅、青頭菌等野生食用菌類生長。近年來,當地山區群眾“靠山吃山”,通過野生菌采收加工,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致富路。



9月中旬,喬后鎮野生菌采收進入旺季,每天都會有許多村民上山撿菌子,山下有收購商收購,集市上野生菌子交易也非常紅火。從6月份開始,進山采收野生菌,成了喬后鎮源安邑村村民增加收入的“甜蜜工作”。

喬后鎮源安邑村江坪地組村民 楊金善:我自己收了五六百斤菌子,今年每個街天市場價都貴,合計賣了四五千元。

喬后鎮源安邑村江坪地組村民 柏恩七:菌子種類多,數量也多,我最多的一天收到十七八斤,收到的就是正宗牛肝菌。菌子收得多的年份,幫助還是大的,也有一點零用錢。


過去除了市場上交易,多余的菌子村民只能自己曬成干貨,現在大多數村民和收購商將采收到的野生菌賣給潓羅農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銷往省內外。

西山鄉勝利村盆孟組村民 羅建飛:跟楊老板已經合作了七八年。他的合作社為我們老百姓帶來了方便,雨季遇到下雨的時候,我們不能及時趕到,他們也是過兩天就上來收菌子,我們拉下來的也有。價格也還是可以的,不用到市場上賣,直接跟他們合作。


西山鄉村民羅建飛收山貨好多年了,在旺季,隔三差五,他要將收購到的野生菌賣到該公司,他所說的楊老板,便是公司負責人楊福祿,楊福祿在西片山區是做野生菌生意的能人,近年來,他將野生菌的生意一直做到了大城市。

洱源縣潓羅農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福祿:剝皮要輕,一層一層慢慢地剝。如果我們剝多了,就是對松茸的破壞,還有就是材料上造成很大的浪費,厚度要一樣,這樣做出來很均勻。


在楊福祿的公司里,工人們正忙得熱火朝天,新鮮的松茸要及時切片烘干制成干片,才能賣個高價錢,品質非常好的則要及時真空保鮮包裝,送往麗江機場,第二天就能出現在千里之外上海市民的餐桌上。

楊福祿:現在我們的銷路,就是靠著第三產業的發展,電子商務的幫助,還有依托網絡平臺,還有各個部門來到山里面幫助、指導我們,現在我們的銷路比以前更好了。



楊福祿的公司雖然僅成立三年多時間,但他做山貨生意卻已經20多年了,作為土生土長的山里人,靠山吃山是老楊多年的夢想。三年前,楊福祿拿出打拼多年積攢下來的40多萬元,購買了烘烤設備,注冊了洱源縣潓羅農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開始收購各種野生食用菌,進行菌類油炸品、干制品的加工和開發,同時進行其它農特產品的包裝銷售。

楊福祿:這里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野生菌的種類很多。很多老百姓都參與到這個環節當中,共同一起把這個農特產品做好。


目前公司有8名正式員工,開發各種菌類油炸品、干制品20多種,一年收購的新鮮野生菌達40多噸。最忙的時候臨時用工達40多名,每年付給村民的工資20多萬元。

喬后鎮大樹村委會河西村村民 楊代菊:在這里工作兩年了,他們付給我工錢是5000元一個月,我是負責制作雞樅油。


去年,公司還注冊申請了網店,利用網絡進行線上交易,僅今年8月份,網店銷售收入就有4萬多元。

楊福祿:憑我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依靠著當地的老百姓和外面的客戶、客商,我們要擰成一團繩,一定把這個產業發揚光大,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