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aolfa"></tbody>

  • <tbody id="aolfa"></tbody><th id="aolfa"><track id="aolfa"><rt id="aolfa"></rt></track></th>

  • <button id="aolfa"></button>
    1. 歡迎訪問大理州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今天是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熱點推薦

      相關推薦

      羊岑鄉楊家村以“黨建+N”模式助圓貧困戶致富夢

         來源:后臺管理員

      初到楊家村,陪記者采訪電商李鳳華,第一次面對鏡頭的他緊張地不知如何開口,多次擦拭額頭冒出的汗,在記者和工作人員的寬慰下,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錄制成功兩分鐘的采訪視頻……來到楊家村,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這里的孩子對著一輛輛素不相識穿行于村莊中的車輛隆重地行少先隊禮……來到楊家村,讓你更為欣喜的是這里以黨建為引領,探索的“黨支部+掛包單位+扶貧工作隊+N”的扶貧模式開展的產業扶貧、旅游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助圓村民們的致富夢。

      楊家村是羊岑鄉下轄的七個行政村之一,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3公里,有大佛殿、舊栗坪等10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2015年末全村有583戶2037人,有彝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屬于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2016年新一輪“回頭看”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動態管理后還有貧困戶205戶745人,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實施188戶。

      產業扶貧助圓貧困戶“養殖致富夢”。楊家村群眾有肉牛養殖經驗和養殖基礎,大部分農戶家庭主要收入來自肉牛養殖,但限于圈舍和飼養人員養殖技術,每戶養殖規模較小。為了幫助群眾擴大生產,改善環境衛生,走規?;?、集約化養殖之路。楊家村搶抓扶貧攻堅政策機遇,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特色經濟的產業扶貧模式,在掛鉤單位大理海東開發管理委員會的幫助下,楊家村黨支部爭取到產業發展建設資金320萬元,成立了全部農戶共同參與的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托牛所”項目,計劃改良天然草場6600畝,新建人工草場400畝,建設牛棚圈2500平方米,儲草棚1400平方米,青貯窖500立方米,養殖規模達640頭的肉牛養殖小區。農戶將牛寄養在“托牛所”,由養殖合作社統一養殖、統一防疫、統一銷售,以化解“養牛與種植”“養牛與務工”之間的矛盾,幫助農戶擴大生產,做強肉牛養殖產業。項目建成后,不但可以改善村內環境衛生問題,還可以擴大養殖規模一倍以上,使戶均養殖純收入每年增加3—5萬元。經測算,通過科學管理和集中養殖,與目前散養模式相比,全村可節省勞動力40人以上。按1500元/月計算,飼養方式轉變,可幫助戶均增加工資性收入約1.1萬元。

      旅游扶貧助圓貧困戶“生態致富夢”。楊家村背靠老君山,有高山溪流、杜鵑花海,生態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郁,是劍川老君山生態旅游大景區中的“圣山龍潭”片區黃金旅游節點,每年約20000多人次到此休閑游玩。為將這些資源轉化成為群眾的經濟來源,楊家村黨支部探索出“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旅游扶貧模式。楊家村黨支部以美麗鄉村建設和民族特色村寨為抓手,突出“生態宜居、生態產業、生態文化、生態環境”四大工程,通過掛鉤幫扶單位的支持幫助,積極爭取資金,聘請州規劃院進行旅游發展策劃,編制鄉村旅游規劃。在主要旅游節點實施wifi覆蓋,對客棧建設每個標間給予5000元扶持。指導群眾組建旅游專業合作社,整合資金800余萬元,實施彝族寨門、停車場、游客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好鄉村生態民俗旅游牌。楊家村在旅游扶貧開發中,結合老君山秀美的生態環境,奇特的自然景觀,獨特的民族文化,以打造旅游扶貧示范村為定位,傳承和保護了彝族、傈僳族、白族傳統文化,突出“自然生態、古樸民俗、現代莊園”三大元素,著重加強項目策劃和招商引資,建設高標準的客棧酒店。支持有條件的農戶積極參與現代旅游服務業,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民族文化鮮明、記得住鄉愁的旅游扶貧示范點。通過旅游扶貧開發,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改變產業結構單一脆弱的現狀,促進經濟發展,引導龍頭企業整合旅游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股份合作實現“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電商扶貧助圓貧困戶“銷售致富夢”。楊家村地處高寒山區,交通閉塞,水利設施欠缺,許多群眾思想觀念落后,耕作方式原始,生產的傳統農產品,產量低、銷售難。為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動“農產品”進城。楊家村探索出“駐村工作隊+貧困戶+互聯網”的電商扶貧模式,積極向掛鉤幫扶單位爭取資金,制定電商扶持方案,實施公共wifi覆蓋和到戶精準扶持。指導農戶開辦電商,幫助群眾將自產的蜂蜜、白蕓豆、青刺果油、苦蕎粉、花椒等優質生態產品,搬到互聯網上銷售。楊家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產出的優質土特產,迅速受到浙江、廣東、昆明、大理、保山等地消費者的青睞。僅2016年7月開辦電商的李鳳華一戶,就實現蜂蜜、松花粉、苦蕎面等農產品收入31538元。農戶嘗到了甜頭,很多群眾選擇留鄉、回鄉創業。他們通過互聯網將大山里綠色健康的農產品,變成了增收致富的財富。昔日的貧困戶,如今已建立起了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目前,駐村工作隊正與劍川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協作,指導農戶注冊產品商標,籌建綜合產品標準廠房,發展肉牛、蜂蜜、青刺果油等精深加工產業,打造高原生態農業品牌。

      教育扶貧助圓貧困戶“知識致富夢”。楊家村村民深刻認識到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的道理,期待下一代學業有成,用知識幫助村民脫貧。為此,楊家村以脫貧攻堅工作為契機,強化教育扶貧,探索出了“掛包單位+愛心企業+群眾+市場運作+貧困學子”的教育扶貧模式。一是與大理技師學院聯合舉辦了精準扶貧技能培訓班。第一期培訓班設電焊工、砌筑工、架子工三個專業,共有36名貧困村民培訓結束考試合格后由技師學院頒發初級工合格證書。通過培訓的14名學員輸送到力帆駿馬集團就業,3名學員到海東新區務工,2名學員被技師學院錄取為正式學生,17名學員回劍川就近務工。二是創立教育助學金。由大理海東開發管理委員會、楊家村村民、社會愛心人士共募捐教育助學金205060元,委托海開委按年利不少于10%的原則代管經營,年利全部用于困難學生補助救濟。2016年已補助救濟困難學生98人。三是進行愛心助學結對幫扶。由大理海東開發管理委員會對接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參與到楊家村教育助貧工作,牽線搭橋幫扶貧困學生,共組織結對助學52對,每年可獲得助學金5.2萬元。四是籌集愛心校服款。楊家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向社會、朋友發出愛心圓夢校服活動,在一個月的時間里,籌集到愛心校服款7930元,給山區孩子訂購了58套校服。

      我們堅信,在“黨建+N”的模式下,楊家村村民日子會越來越紅火,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責任編輯:羊岑鄉 李鶴玉


      主辦單位:大理州商務局 | 承辦單位:大理州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運營單位: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辦公地址:大理市下關鎮關平路39號

      咨詢電話:0872-2129116 | 電子郵箱:ser@xtgs.cn | 技術支持: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滇ICP備16007895號-1

      滇公網安備 53290102000529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手機站 政務微信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特级婬片a片aaa毛片aa,黄色网址acom免费观看,超碰人人插人人干人人操人人爱

      <tbody id="aolfa"></tbody>

    2. <tbody id="aolfa"></tbody><th id="aolfa"><track id="aolfa"><rt id="aolfa"></rt></track></th>

    3. <button id="aolfa"></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