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是我的微店,每次蘋果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薄拔椰F在也學著用短視頻的方式拍攝海菜,向人們介紹我們的無公害綠色食品?!薄艾F在大家都在線上下訂單,我都忙不過來了!”日前,記者來到洱源縣下轄的幾個村莊,提到電商銷售,村里的年輕人們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著自己在電商平臺上獲得的紅利。如今,通過電商渠道,洱源縣的百姓正在改變著一種生活模式,數百種農特產品正在發往全國各地。 洱源在京東上搭建的扶貧館。 縣鄉村三級實現電商100%覆蓋 要想把農特產品銷往更遠的地方,就需要搭建更廣的市場。2019年3月,在云南省委網信辦、洱源縣政府及各相關單位的積極推動下,大理洱源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洱源縣電商產業園掛牌成立,在多個平臺上開設店鋪,將洱源農特產品賣到了省內外。 政府各部門全力打造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洱源模式”。 依靠電商渠道,洱源縣商務局開通了京東“中國特產·洱源扶貧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洱源扶貧館”、淘寶“洱源特產店”、農業銀行“洱源扶貧館”、教育部“e幫扶”洱源縣店鋪等營銷渠道,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引入了天貓優品服務站項目、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建設了大理洱源特產實體店。 洱源縣于2016年11月21日提出規劃設“1+9+90”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公共服務體系;2017年列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總投資2232萬元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9個鎮(鄉)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90個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1個縣級農村電商物流服務中心、1個縣級電商物流雙創中心、1個農產品快檢中心,完善縣域農特產品網絡營銷平臺,全縣3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實現電商100%全覆蓋,拓展洱源縣農民增收渠道,打造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洱源模式”。 培育電商主體加大專業人才培養 綠色產業、無公害食品……洱源縣不缺乏好的產品,為了推動電商平臺在洱源縣扎根,培育電商主體,培訓專業人才,成了當務之急。 洱源縣多次開展電商培訓班。 洱源縣各級政府部門開展電商精準扶貧示范工程,扶持培育10個電商扶貧示范企業(網商)、10個扶貧特色產品品牌,完成50個扶貧產品標準化分級包裝策劃設計工作,與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電商扶貧示范戶培育協議,簽約7個免費運營服務幫扶網店,通過縣鄉村三級服務站點體系與81戶農戶、19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長期購銷協議,與上海交大等幫扶單位廣泛開展消費扶貧對接,全面推進扶貧產品上線營銷。 電商培訓班吸引大批村民前來學習。 此外,還建設洱源縣電商物流雙創中心,簽約26家企業、4個個人團隊入駐,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聚集效應,實現電商平臺推廣應用、產銷資源對接、物流倉儲整合、產業鏈協同聯動等產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功能,培育帶動電商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發展。 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洱源縣政府部門制定了洱源縣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計劃,組織編寫了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系列教程,通過與共青團洱源縣委、洱源縣婦聯、洱源縣教育局等部門聯動,廣泛組織發動,全面推進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工作,已累計完成了4933人次的培訓工作,其中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專項培訓4097人次,整合云南省委網信辦和大理州農廣校資源培訓836人次。 雙線聯動 加強產銷對接 線上平臺的開通,為洱源的農特產品找到銷路,為了鞏固市場,洱源縣加大線上線下的聯動,加強產銷對接。 每一個節點,都意味著有個極好的商機。針對各節點,洱源縣政府部門廣泛組織全縣優質特色產品參與大理“三月街”民族節、昆明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上海浦東新區農博會、上海靜安區“云品入滬”活動周、優質生態農村特色產品專題推介會等產銷對接活動,線上線下結合扎實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切實解決洱源縣優質生態農村特色產品傳統銷售渠道單一問題,提升生態環境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洱源縣農特產在各類展會上“露臉”,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云南省委網信辦信息化協調處陳可介紹,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物流方式,是實施電商扶貧的重要手段、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抓手、實現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事關百姓民生。為了帶動洱源縣更多人利用好電商平臺,我們開展多次電商培訓,邀請主播帶貨,全力扶持當地產業發展,雖然“洱源模式”推動著洱源縣的經濟發展,但洱源縣在電子商務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們將全力打好綠色“三張牌”,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推動農產品上線,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障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通訊員 梁東婕 編輯:杜香涓
主辦單位:大理州商務局 | 承辦單位:大理州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運營單位: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辦公地址:大理市下關鎮關平路39號
咨詢電話:0872-2129116 | 電子郵箱:ser@xtgs.cn | 技術支持: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