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云南網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7日 15:51:00 來源: 大理廣播電視臺
脫貧攻堅最大的目標
就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扶貧路上最美的風景
就是收獲貧困群眾一張張笑臉
脫貧攻堅,讓彌渡縣貧困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喜悅,呈現出一張張收獲幸福和希望的“笑臉”,讓我們一起感受。
楊有明:“這兩年我家變化也大了,房子也蓋起來了,梨園管理得越來越好,產量越來越高,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strong>
這片梨園,楊有明家守了幾代人,東谷香酥梨雖然名聲在外,但在吃不飽飯的年月,梨園帶來的收入微乎其微。到楊有明手上時,他積極參加村里組織的種植培訓,抓住一切機會向種梨大戶請教,并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用于擴大種植面積。
今年8月,東谷香酥梨迎來了豐收季。楊有明兩口子抓緊時間采摘,“只要不是壞果,采多少收購商就收多少?!彼缇退愫昧艘还P“幸福賬”:如果順利,三個月的采摘,這片梨園將能為這個小家庭帶來至少4萬元的純收入。
楊秀英:“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我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健康,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strong>
石甲村村級衛生室鄉村醫生楊美花擔負著全體村民的健康責任,除了為村民看病外,還為他們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72歲的楊秀英老人是衛生室的高血壓重點監測對象,每隔一段時間,“家庭醫生”楊醫生就會準時上門為她提供量血壓、測體重等健康管理服務。
黨的十九大以來,石甲村衛生室環境變了,醫療設施多了,村級衛生室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它們是最接地氣的醫療機構,而村醫則是鄉村“健康第一守門人”,為群眾撐起健康的“保護傘”,更是村民增加健康意識的“引路人”。
張秀珍:“吃的也好了,日子也好過了,路也修通了,水也幫接通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strong>
石甲村下轄大甲板、石佛哨兩個村民小組,兩村之前常年沒有通車。村民互結姻親卻不方便往來,孩子升學需要步行近10公里。2016年,大理州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掛鉤幫扶石甲村,并出資修通了兩村組之間的連接線。2019年,在上實集團上藥信誼的幫扶下,修通了大甲板村到新城村委會雙樹柏村的柏油路,家家戶戶享受到了“最后一公里”帶來的便利,張秀珍老人說,路通了,這下一家人的出行、生產、生活都方便多了,老伴放牛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浦福芳:“我家的山地有六畝,租給石榴園,我來石榴園里打工,收入越來越高了,生活越來越好了?!?/strong>
寅街鎮栗樹村引進眾鑫果業有限公司,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進行突尼斯軟籽石榴和紅如意軟籽石榴種植,日用工平均40人左右,為當地百姓提供了一定的租地經濟收入以及勞務經濟收入,實現公司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雙贏目標。本村人浦福芳就是受益人之一,將6畝土地流轉給種植基地后,浦福芳就近在基地打工,每月都有著租金和工資兩份收入,還享受著基地入股分紅。正值石榴成熟季,浦福芳笑得比石榴還甜。
畢時翠:“過去我們家的牛只養著一頭,現在有了貼息貸款的扶貧,我們家的牛養得越來越多,日子越來越好過?!?/strong>
住在半山腰時,因為地點不夠,畢時翠家的牛圈最多只夠養殖兩頭牛。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畢時翠家搬到了山下,建起了新房,還在養殖貸款的幫助下,擴大了牛圈,增加了肉牛頭數?,F在,丈夫到下關務工,這個勤勞的女人一個人也將牛圈打理得井井有條。割草、喂牛、放牛、清理圈舍……這么多的活計,但畢時翠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力氣,因為圈里的四頭牛是她最大的“能量站”!
字躍:“這個蜂場是國家扶持給我們十六戶建檔立卡戶的,我們的生活會像蜜一樣越來越甜?!?/strong>
為帶動石甲村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石甲村與石佛哨村張富簽訂中蜂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合作協議,采取“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運作模式,先后投入滬滇項目資金2.5萬元和縣級配套資金7.5萬元,成立“山林居”中蜂養殖合作社,發展標準養蜂200箱。村黨組織負責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自身無能力發展產業的16戶貧困群眾一起合作養蜂,同時積極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字躍夫婦到山林居中蜂養殖合作社長期做工,發放工資70000元,解決因為兩個孩子上學,不能出遠門務工,家庭收入低的難題,能夠就近務工,有穩定收入還可以照顧好家庭,字躍的心里和蜜一樣甜?。W陽嘉佳 李加勇)
責任編輯:范春艷
主辦單位:大理州商務局 | 承辦單位:大理州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運營單位: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辦公地址:大理市下關鎮關平路39號
咨詢電話:0872-2129116 | 電子郵箱:ser@xtgs.cn | 技術支持: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