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70周年慶典前夕,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從首都北京傳回了劍川——在9月27日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表彰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665個和模范個人812個,劍川縣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全縣各族群眾歡心鼓舞,紛紛通過收聽收看表彰大會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等,表達內心的喜悅和激動,感受各民族沐浴春風,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凝聚起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的力量。
榮譽來之不易,榮譽令人振奮,這份榮譽是對劍川縣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充分肯定。
劍川縣境內有白、漢、彝、回、納西、傈僳等6個世居民族,15種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6.35%,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國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份。長期以來,劍川立足于構建幸福和諧劍川,堅持以講團結、抓經濟、求發展為主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加快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了全縣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高位推進聯動聯創,廣泛宣傳家喻戶曉。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縣級33個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把創建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干部監督及文明單位考核體系。2018年,制定出臺了《中共劍川縣委劍川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同時,創作了民族團結進步、脫貧攻堅等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深入到偏遠民族村寨開展巡演活動,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形成了“劍川人民心向黨、民族團結奔小康”的濃厚氛圍。
拓寬載體突出特色,?“七進”工作成效顯著。突出特色,抓民族文化旅游示范。不斷發掘旅游資源,打造精品旅游工程,推進全域旅游,近年來旅游人數逐年上升,2018年全縣共接待海內外游客449.19萬人次。突出培訓,抓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示范。劍川縣共有1000多名少數民族學員完成木雕雕刻學業,帶動18500余人從事木雕生產,助力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2015年,在云南省人社廳等相關部門牽頭協調下,劍川縣為怒江州貢山縣43名獨龍族、傈僳族等學員舉辦為期3個月的木雕技藝培訓,劍川木雕企業還幫助學員聯系訂單,將習近平總書記對獨龍江少數民族的關懷在劍川得到具體的體現。同時,將每年農歷七月確定為民族團結宣傳月,結合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周、日”活動。多種形式開展“七進”工作,截止目前,全縣共創建128家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49家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6家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精準扶貧真幫實扶,共同發展齊奔小康。2014年至2018年,劍川縣在中央、省、州的真幫實扶下,累計在扶貧領域投入資金30.9億元,共實現4個貧困鄉鎮和1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5938戶24861人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7.25%?下降到2018年的4.05%。老君山鎮新和村就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了索瑪小鎮,把居住在老君山深處9山8箐中的86戶323名彝族群眾搬出大山。全縣先后建立了14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6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個民族團結示范鄉鎮,2個民族特色古鎮,實現了各世居民族都有一個特色鮮明的示范村或特色村寨。將示范區建設與工業經濟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結合起來,推進示范創建與經濟發展共促互進。2018年,劍川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1%,增速居全州第一;地方一般性預算增長22.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1%,增幅居全州第二。全縣呈現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事業欣欣向榮、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發展態勢。
無論是歷史長河中的過往,還是飛速發展的今天,世代生活在劍川的各族人民一直水乳交融、親如一家,在這片熱土上創造著奇跡,抒寫民族團結心連心、攜手共筑中國夢的動人新篇。“我們要倍加珍惜今天民族團結、和諧安樂的幸福生活,我將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帶領支部黨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扛起責任,帶領全村各民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眲Υh民族團結示范村金華鎮桑嶺村黨總支書記楊玉麒說。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劍川將繼續帶領各民族團結奮進,勠力同心,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力沖刺。
主辦單位:大理州商務局 | 承辦單位:大理州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運營單位: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辦公地址:大理市下關鎮關平路39號
咨詢電話:0872-2129116 | 電子郵箱:ser@xtgs.cn | 技術支持:大理鄉土公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